如何保障政府切实“有为”而不“乱为”呢?这是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及其产业政策主张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思辨逻辑系统地考察了政府积极“有为”的社会基础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决策者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也是根源于一种企业家精神,但这是根植于责任伦理的公共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根植于信念伦理的私人企业家精神;(2)责任伦理充分嵌入在儒家社会中,体现在“尽其在我”的责任文化之中;(3)从儒家传统中寻找智慧来培育和壮大责任伦理以及相应的公共企业家精神,就可以保障有为政府的切实“有为”。总之,根植于责任伦理,有为政府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就能形成互补共进关系,进而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而促进产业升级。文章为新结构经济学及其“有为政府论”夯实了理论和社会基础,是对新结构经济学“有为政府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拓展。
如何保障政府的积极“有为”?—兼评林毅夫“有为政府论”的社会基础
摘要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 林毅夫, 塞莱斯汀·孟加.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政府在结构变迁动态机制中的作用[A].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C].苏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3 林毅夫.我对张维迎的17个回应[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61112/15003591_0.shtml, 2016-11-12/2017-1-3.
4 钱穆.国史新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5 [新加坡]秦家懿, 孔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6 田国强.再论有限政府和有为政府:与林毅夫教授再商榷[N].第一财经日报, 2016a-11-07.
7 田国强.对当前中国改革及平稳转型意义重大的三个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与有限政府的建立[N].第一财经日报, 2016b-10-24.
8 [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张扬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9 [德]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10 韦森.探索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和未来道路[A].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C].苏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1 张维迎.林毅夫的四点错误[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918/14884730_0.shtml, 2016-09-18/2017-1-3.
12 朱富强.政府的功能及其限度—评林毅夫与田国强、张维迎的论争[J].政治经济学报, 2017, (1):3-56.
引用本文
朱富强. 如何保障政府的积极“有为”?—兼评林毅夫“有为政府论”的社会基础[J]. 财经研究, 2017, 43(3): 4–16.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