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服务业的融合和互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财经研究 2008 年 第 34 卷第 07 期, 页码:40 - 51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从分析投入产出表的视角出发,探讨技术进步与中国服务业融合和互动的实际表现。通过对典型年份服务业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发现大多数服务部门来自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服务业影响力和感应度角度进一步验证了随着服务业与技术进步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程度的加强,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更加紧密的结论。计量分析结果与服务业发展的事实相符,即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服务业要素投入结构向资本劳动比不断上升的方向转变,其直接表现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投资需求增大。通过对服务业各个部门影响产出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进行分解,认为运输邮电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部门的技术变化贡献对产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自身技术变化情况,而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对其产出的贡献处于次要位置,商业饮食业则相反。最后,提出促进服务业与技术进步融合及互动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1]Baumol WilliamJ.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57(3),415-426.
[2]Triplett J.The Solowproductivity paradox:What do to productivity?[J].The CanadianJournal of Economics,1999,32(2):309-334.
[3]Bosworth Barry P,Triplett Jack E.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issues in services indus-tries:Baumol’s disease has been cured[M].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3.
[4]庄宗明,孔瑞.美国制造业变革的特征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2006,(3):35-41.
[5]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4):58-64.
[6]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C].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7]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7):35-42.
[8]顾乃华.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与政策启示[R].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报告,2006.
[9]姚战琪.中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比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8-30.
[10]雷小清.结构变动与中国服务业增长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3):7-12.
[2]Triplett J.The Solowproductivity paradox:What do to productivity?[J].The CanadianJournal of Economics,1999,32(2):309-334.
[3]Bosworth Barry P,Triplett Jack E.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issues in services indus-tries:Baumol’s disease has been cured[M].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3.
[4]庄宗明,孔瑞.美国制造业变革的特征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2006,(3):35-41.
[5]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4):58-64.
[6]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C].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7]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7):35-42.
[8]顾乃华.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与政策启示[R].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报告,2006.
[9]姚战琪.中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比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8-30.
[10]雷小清.结构变动与中国服务业增长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3):7-12.
引用本文
姚战琪. 技术进步与服务业的融合和互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 财经研究, 2008, 34(7): 40–51.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