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型制度因子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模型及实证分析
财经研究 2005 年 第 31 卷第 02 期, 页码:6 - 14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认同中国财政风险的积聚是由制度缺失、不完善和不均衡造成的同时,还应将制度因子即"内生变量"纳入到财政风险分析框架作量化考察。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国有化率(GYHL)、市场化指数(SCH)、财政分权指数(CZFQ)和交易费用率(JYFY)这4个制度因子在内的财政风险影响模型。逐步回归后发现国有化率和财政分权指数对财政风险的影响最大,并解释了国有化率和财政风险指数(CZFX)呈反向变动的原因。实证分析提醒我们,必须做好微观制度层面处于核心地位的国企改革的文章,同时要把握好宏观"政制"改革层面中财政分权改革的范围和限度,最终从制度上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①参见刘尚希:《财政风险极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版。
②参见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③张宇:《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
④苏力指出政制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结构,分权作为政制的一个方面必然涉及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配置不同的治理权力,任何分权的制度结构都无法完全消除权力的统一和分散之间的悖论以及可能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参见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⑤吴志华:《政治经济学原理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⑥参见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48页。
[1]张思超.财政风险及其定性、定量分析[J] 经济学动态,2003,(4)
[2]刘尚希 财政风险极其防范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马栓友 中国公共部门债务和赤字的可持续性分析[J] 经济研究,2001,(8)
[4]刘尚希,赵全厚 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J] 管理世界,2002,(5)
[5]卢文鹏,尹晨 隐性担保、补偿替代与政府债务[J] 财贸经济,2004,(1)
[6]叶汉生,林桢 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J] 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4,(4)
[7]王玮 财政分权和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J] 中国经济问题,2003,(4)·21·
[8]吴敬琏,林毅夫 划拨国有资产归还对老职工社保基金欠账[J] 比较,第四辑
[9]刘遵义 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想[J] 比较,第四辑
[10]高培勇 积极财政政策:在思路和举措两个层面寻求突破[J] 财贸经济,2003,(7)
[11]吕炜 体制性约束、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J] 中国社会科学,2004,(2)
[12]金玉国 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 财经科学,2001,(2)
[13]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 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2002,(2)
[14]傅晓霞,吴利学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02,(2)
[15]薛宏雨 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测算[J] 财经问题研究,2004,(9)
[16]汪丁丁 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J] 经济研究,1995,(9)
[17]杨悦,交易成本的哲学思想[J] 经济学家,2004,(5)
[18]Vira,B.thepoliticalcoaswtheorem:Identifyingdifferencesbetweenneoclassicalandcriticalinstitutionalism[J] JournalofEconomicIssues.1997,vol.16.Sept.pp.27.
[19]缪仁炳,陈志昂,中国交易费用测度与经济增长[J] 统计研究,2002,(8)
[20]林毅夫等 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和预算软约束[J] 经济研究,2004,(2).
[21]白津夫 出资人待解七道难题[J] 望新闻周刊,2004,(32).
②参见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③张宇:《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
④苏力指出政制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结构,分权作为政制的一个方面必然涉及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配置不同的治理权力,任何分权的制度结构都无法完全消除权力的统一和分散之间的悖论以及可能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参见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⑤吴志华:《政治经济学原理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⑥参见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48页。
[1]张思超.财政风险及其定性、定量分析[J] 经济学动态,2003,(4)
[2]刘尚希 财政风险极其防范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马栓友 中国公共部门债务和赤字的可持续性分析[J] 经济研究,2001,(8)
[4]刘尚希,赵全厚 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J] 管理世界,2002,(5)
[5]卢文鹏,尹晨 隐性担保、补偿替代与政府债务[J] 财贸经济,2004,(1)
[6]叶汉生,林桢 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J] 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4,(4)
[7]王玮 财政分权和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J] 中国经济问题,2003,(4)·21·
[8]吴敬琏,林毅夫 划拨国有资产归还对老职工社保基金欠账[J] 比较,第四辑
[9]刘遵义 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想[J] 比较,第四辑
[10]高培勇 积极财政政策:在思路和举措两个层面寻求突破[J] 财贸经济,2003,(7)
[11]吕炜 体制性约束、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J] 中国社会科学,2004,(2)
[12]金玉国 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 财经科学,2001,(2)
[13]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 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2002,(2)
[14]傅晓霞,吴利学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02,(2)
[15]薛宏雨 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测算[J] 财经问题研究,2004,(9)
[16]汪丁丁 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J] 经济研究,1995,(9)
[17]杨悦,交易成本的哲学思想[J] 经济学家,2004,(5)
[18]Vira,B.thepoliticalcoaswtheorem:Identifyingdifferencesbetweenneoclassicalandcriticalinstitutionalism[J] JournalofEconomicIssues.1997,vol.16.Sept.pp.27.
[19]缪仁炳,陈志昂,中国交易费用测度与经济增长[J] 统计研究,2002,(8)
[20]林毅夫等 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和预算软约束[J] 经济研究,2004,(2).
[21]白津夫 出资人待解七道难题[J] 望新闻周刊,2004,(32).
引用本文
祝志勇, 吴垠. 内生型制度因子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模型及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 2005, 31(2): 6–14.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上一篇:总量均衡区间与宏观调控效应时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