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产值悖论”及其解决途径
财经研究 2009 年 第 35 卷第 02 期, 页码:17 - 28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现行劳动价值论体系将价值仅理解为抽象个人的生理消耗,而不是对人类生命、人与人关系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抽象劳动的历史发展,无法解释人均GDP的巨大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确认劳动价值的两大存在形态:物质生产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价值"形态,"人的生产"中由物化价值转化于人的生命中的"人化价值"形态。由此可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商品价值趋势指数模型"与国际产品价格的"价值比指数模型"。这不仅消除了现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危机,而且开辟了劳动价值论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提供了西方经济学所未能提供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模型,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理论魅力。
[1]钱伯海:《论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当代财经》1999年第12期。
[2]卫兴华:《再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3]国内市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并不简单地等于GDP(国内生产总值),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马克思所讲的劳动价值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领域中通过市场为他人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劳动拓展为包括服务性劳动在内的所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社会在某一年度内创造的总价值是其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的总和。而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去除重复计算)的总价格,但是没有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因而只有减去固定投资折旧后才能作为社会创造的总价值的价格表现。而且即便扣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名义GDP还加上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劳动所生产的总价值在数量上不简单地等于GDP。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可以建立社会劳动创造的总价值与GDP的关系,由此得到人均创造的劳动价值与人均GDP的关系:前者的价格表现,是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和通货膨胀因素后的修正了的人均GDP。
[4]钱伯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学术月刊》2002年第1期。
[5]程恩富、顾钰民:《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拓展》,《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1.52页。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1.52页。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正文第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1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页。
1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页,106页。
1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8页。
1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页。
[2]卫兴华:《再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3]国内市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并不简单地等于GDP(国内生产总值),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马克思所讲的劳动价值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领域中通过市场为他人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劳动拓展为包括服务性劳动在内的所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社会在某一年度内创造的总价值是其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的总和。而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去除重复计算)的总价格,但是没有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因而只有减去固定投资折旧后才能作为社会创造的总价值的价格表现。而且即便扣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名义GDP还加上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劳动所生产的总价值在数量上不简单地等于GDP。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可以建立社会劳动创造的总价值与GDP的关系,由此得到人均创造的劳动价值与人均GDP的关系:前者的价格表现,是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和通货膨胀因素后的修正了的人均GDP。
[4]钱伯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学术月刊》2002年第1期。
[5]程恩富、顾钰民:《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拓展》,《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1.52页。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1.52页。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正文第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1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页。
1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页,106页。
1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8页。
1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页。
引用本文
鲁品越. 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产值悖论”及其解决途径[J]. 财经研究, 2009, 35(2): 17–28.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