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承诺。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的我国城乡一体化
摘要
参考文献
1 陈独秀.陈独秀文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3 [英]R.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的揭秘: 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M].毛立坤译,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4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M]. 高鸿业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5 林海燕.马克思自由观的内在逻辑[J].齐鲁学刊, 2016, (6).
6 温铁军.土地改革与中国城镇化[J].小城镇建设, 2015, (8).
7 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
8 张定鑫.重思马克思资本观[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引用本文
张定鑫, 熊杰.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的我国城乡一体化[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 19(2): 4–13.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上一篇: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