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粮食流通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财经研究 2007 年 第 33 卷第 03 期, 页码:78 - 87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粮食安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粮食流通是粮食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一环。文章选择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考察了在世界市场体系框架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流通状况,对粮食的流向、流量和流通费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分析,认为粮食流通成本过高对当时的粮食安全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用。它造成了粮价的大幅波动,因赈粮不能及时运到也大大影响赈灾救荒的效果。同时,还导致国产米谷与洋米麦的竞争失败,使得粮食产区相对过剩而引发“谷贱伤农”,给粮食安全带来长期的隐患。
①⑦张培刚、廖丹青:《二十世纪中国粮食经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220、216、217、377页。
②张人价:《湖南之谷米》,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36页。
③刘志超:《湖南之海关贸易》,湖南经济调查所印行,1934年版,第44-45页。
④141620韩启桐:《1936-1940年中国埠际贸易统计》,第二十三表,中国科学院,1951年版。
⑤孙晓村、林熙春:《江西粮食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印行,1935年,第17页。
⑥15181927朱西周等:《米》,中国银行研究室编印,1937年,第165,181、155、228、229-230。
⑧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江西之米麦问题》,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印,1933年,第28页。
⑨王维德:《芜湖米业近况》,《国际贸易导报》,第8卷,第4号,1936年。
10孙晓村:《江西、安徽、江苏省米谷运销之研究》,《国际贸易导报》,第8卷,第6号,1936。
1113吴正:《皖中稻米产销之调查》,第一表,(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1936年。
12林熙春、孙晓村:《芜湖米市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印行,1935年,第56页。
21杨荫薄编:《经济新闻读法》,上海黎明书店1933年版,第321页。
22羊冀成、姚庆三:《无锡米市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印行,1935年,第1-3页、第5-7页。
24张培刚、张之毅:《浙江省食粮之运销》,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14、16页。
252628羊冀成、孙晓村:《浙江粮食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印行,1935年,第28、48、第84-85、第111页。
29参见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米谷统计》,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编印,第四十一表,1934年。
30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江西经济问题》,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印行,1934年,第507-508页。
31孙晓村:《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性质及其前途》,载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中国土地问题和商业高利贷》,1937年,第194-195页。
32《银行周报》,第18卷,第9期,1934年3月13日,国内要闻第10-11页。
33马乘风:《最近中国农村经济诸实相之暴露》,《中国经济》第1卷,第1期,1933年4月,第27页。
34姜解生:《1932年中国农业恐慌底新姿态—丰收成灾》,《东方杂志》第29卷,第7号,1932年12月,第10页。
35刘大钧:《国难期中我国的经济问题》,《银行周报》,第16卷,第48号,1932年12月13日,第18页。
37孙晓村:《关于中国米谷商品化的一个分析》,《中国农村》,第1卷,第12期,1935年9月。
38覃振:《救济农村与统制经济》,《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第5号,1933年10月,第175页。
39《中国实业志》,湖南省,1935年,第4编,第4章,第(丁)37页。
40《中国实业志》,浙江省,1933年,第4编,第3章,第76页。
41赣、湘、鄂、豫、皖、冀、浙、苏、沪、粤十省市粮食会议,《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第6号,1933年10月,第76页。
42张心一:《陕西省的灾况与民食问题》,《农情报告(油印本)》,第1卷,第4期,1933年4月。
43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214-215页。
44《最近长江流域之经济状况》,《经济评论》,第1卷,第5号,1934年7月,第47页。
45安诺德:《中国最大的需要是铁路》,转引自祝世康:《中国经济改造与建设的基本动向》,《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1933年,第174页。
②张人价:《湖南之谷米》,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36页。
③刘志超:《湖南之海关贸易》,湖南经济调查所印行,1934年版,第44-45页。
④141620韩启桐:《1936-1940年中国埠际贸易统计》,第二十三表,中国科学院,1951年版。
⑤孙晓村、林熙春:《江西粮食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印行,1935年,第17页。
⑥15181927朱西周等:《米》,中国银行研究室编印,1937年,第165,181、155、228、229-230。
⑧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江西之米麦问题》,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印,1933年,第28页。
⑨王维德:《芜湖米业近况》,《国际贸易导报》,第8卷,第4号,1936年。
10孙晓村:《江西、安徽、江苏省米谷运销之研究》,《国际贸易导报》,第8卷,第6号,1936。
1113吴正:《皖中稻米产销之调查》,第一表,(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1936年。
12林熙春、孙晓村:《芜湖米市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印行,1935年,第56页。
21杨荫薄编:《经济新闻读法》,上海黎明书店1933年版,第321页。
22羊冀成、姚庆三:《无锡米市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印行,1935年,第1-3页、第5-7页。
24张培刚、张之毅:《浙江省食粮之运销》,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14、16页。
252628羊冀成、孙晓村:《浙江粮食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印行,1935年,第28、48、第84-85、第111页。
29参见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米谷统计》,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编印,第四十一表,1934年。
30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江西经济问题》,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印行,1934年,第507-508页。
31孙晓村:《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性质及其前途》,载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中国土地问题和商业高利贷》,1937年,第194-195页。
32《银行周报》,第18卷,第9期,1934年3月13日,国内要闻第10-11页。
33马乘风:《最近中国农村经济诸实相之暴露》,《中国经济》第1卷,第1期,1933年4月,第27页。
34姜解生:《1932年中国农业恐慌底新姿态—丰收成灾》,《东方杂志》第29卷,第7号,1932年12月,第10页。
35刘大钧:《国难期中我国的经济问题》,《银行周报》,第16卷,第48号,1932年12月13日,第18页。
37孙晓村:《关于中国米谷商品化的一个分析》,《中国农村》,第1卷,第12期,1935年9月。
38覃振:《救济农村与统制经济》,《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第5号,1933年10月,第175页。
39《中国实业志》,湖南省,1935年,第4编,第4章,第(丁)37页。
40《中国实业志》,浙江省,1933年,第4编,第3章,第76页。
41赣、湘、鄂、豫、皖、冀、浙、苏、沪、粤十省市粮食会议,《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第6号,1933年10月,第76页。
42张心一:《陕西省的灾况与民食问题》,《农情报告(油印本)》,第1卷,第4期,1933年4月。
43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214-215页。
44《最近长江流域之经济状况》,《经济评论》,第1卷,第5号,1934年7月,第47页。
45安诺德:《中国最大的需要是铁路》,转引自祝世康:《中国经济改造与建设的基本动向》,《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1933年,第174页。
引用本文
王玉茹, 任新平. 近代中国粮食流通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J]. 财经研究, 2007, 33(3): 78–87.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