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能力问题研究——对财政科学理性的反思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 年 第 10 卷第 01 期, 页码:55 - 62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本文认为国家是一个理性概念,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人"的共性概括,即"国家理性"。"国家理性"就是公正、正义。政府是国家理性的表达方式,长期以来把国家概念和政府概念混为一谈的观点是有问题的。财政的职能就是公正、正义,这是财政科学理性对政府管理的要求。"人"的本质涉及到"人"为什么要存在和怎样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人"的价值。经济学中的"价值"是可以用货币表达的,是"人"的价值观的一种表达方式。政府"价值"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公正、正义的社会秩序,而不是利用货币干预那种秩序下的个人偏好。发展中国家要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关键是理性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管理方式。
[1][美]弗.卡约里.物理学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马克思.资本论(共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共二卷)[M].商务印书馆,1964.
[9]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
[10]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共三卷)[M].商务印书馆,1996.
[12]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学苑出版社,1988.
[1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5]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6]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7]哈孟德.近代工业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18]汉斯.豪斯赫尔.近代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9]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0]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1]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2]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2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24]亨德里克.房龙.宽容[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5]C.V.Brown&P.M.Jackson.Public Sector Economics[M].Martin Rorbertson&Company Ltd.,1983.
[26]Richard A.Musgrave&Peggy B.Musgrave.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M].McGraw-Hill Company,1980.
①亚当.斯密(英,1723~1790),《道德情操论》最初发表于1759年;《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简称)最初发表于1776年;但斯密一生都在修改这两部著作,前者可能出了6版,后者可能出了4版。
②用物质形态来标志社会之间有本质区别,都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比如以“常备军”来标志社会的高级形态就有问题,早在公元前221年,中国的秦始皇就建立了“常备军”制度。显然,这和斯密的理性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③斯密可能是在“光荣革命”之后开始撰写《国富论》的,直至发表,欧洲的民主革命尚未发生,但新理性指导下的“国家理性”已经形成。从中也可发现,斯密的抽象方法和李嘉图是根本不同的。
④艾萨克.牛顿(英,1642~1727),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了自然科学理性研究方法的范式;亚当.斯密(英,1723~1790),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开创了社会科学理性研究方法的范式;伊曼努尔.康德(德,1724~1804),1781年发表《纯粹理性批判》,开创了理性本质研究的思辩范式。
⑤现代社会就是以国家概念为基础的。
⑥国家是个历史的范畴,是“人”在认识和完善自身过程中的产物。
⑦这是科学理性和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需要专文讨论。
⑧这种情况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比如,物理学家对牛顿的“万有引力”中的“超距作用”不满意,即把引力理解为不受时空限制的“物质属性”,就是陷入了这种矛盾。引力是对宇宙秩序的抽象,反过来再去寻找引力的物质属性,逻辑矛盾是明显的。
⑨马可.波罗(意,1254~1324),在中国17年,当过元政府官员,他在狱中口述的中国见闻,不到一年,在1298年就传遍了罗马,后以《马可.波罗游记》出版。因此,如果要找出文艺复兴标志性开始年份的话,那么就是1298年。
⑩熊彼得在《经济分析史》中认为斯密虽然伟大,但比达尔文的贡献来说要逊色得多。这个评价是不适当的。其实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有社会“渐进”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宣称英国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我怀疑是达尔文受了斯密的影响,不管达尔文有没有读过斯密的著作,“斯密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马克思.资本论(共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共二卷)[M].商务印书馆,1964.
[9]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
[10]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共三卷)[M].商务印书馆,1996.
[12]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学苑出版社,1988.
[1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5]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6]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7]哈孟德.近代工业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18]汉斯.豪斯赫尔.近代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9]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0]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1]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2]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2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24]亨德里克.房龙.宽容[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5]C.V.Brown&P.M.Jackson.Public Sector Economics[M].Martin Rorbertson&Company Ltd.,1983.
[26]Richard A.Musgrave&Peggy B.Musgrave.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M].McGraw-Hill Company,1980.
①亚当.斯密(英,1723~1790),《道德情操论》最初发表于1759年;《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简称)最初发表于1776年;但斯密一生都在修改这两部著作,前者可能出了6版,后者可能出了4版。
②用物质形态来标志社会之间有本质区别,都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比如以“常备军”来标志社会的高级形态就有问题,早在公元前221年,中国的秦始皇就建立了“常备军”制度。显然,这和斯密的理性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③斯密可能是在“光荣革命”之后开始撰写《国富论》的,直至发表,欧洲的民主革命尚未发生,但新理性指导下的“国家理性”已经形成。从中也可发现,斯密的抽象方法和李嘉图是根本不同的。
④艾萨克.牛顿(英,1642~1727),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了自然科学理性研究方法的范式;亚当.斯密(英,1723~1790),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开创了社会科学理性研究方法的范式;伊曼努尔.康德(德,1724~1804),1781年发表《纯粹理性批判》,开创了理性本质研究的思辩范式。
⑤现代社会就是以国家概念为基础的。
⑥国家是个历史的范畴,是“人”在认识和完善自身过程中的产物。
⑦这是科学理性和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需要专文讨论。
⑧这种情况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比如,物理学家对牛顿的“万有引力”中的“超距作用”不满意,即把引力理解为不受时空限制的“物质属性”,就是陷入了这种矛盾。引力是对宇宙秩序的抽象,反过来再去寻找引力的物质属性,逻辑矛盾是明显的。
⑨马可.波罗(意,1254~1324),在中国17年,当过元政府官员,他在狱中口述的中国见闻,不到一年,在1298年就传遍了罗马,后以《马可.波罗游记》出版。因此,如果要找出文艺复兴标志性开始年份的话,那么就是1298年。
⑩熊彼得在《经济分析史》中认为斯密虽然伟大,但比达尔文的贡献来说要逊色得多。这个评价是不适当的。其实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有社会“渐进”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宣称英国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我怀疑是达尔文受了斯密的影响,不管达尔文有没有读过斯密的著作,“斯密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引用本文
吴俊培. 财政管理能力问题研究——对财政科学理性的反思[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0(1): 55–6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