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破产法》规定,从法院裁定受理破产债务人破产申请时起,债务人的未到期债务视为到期,附利息的债务停止计息。但是,保证债务是否也应停止计息,法律并无规定,司法实践产生分歧。文章通过对学界现有两种观点以及398个相关司法案例的梳理,发现问题的源头在于破产止息规则是否可以突破保证责任从属性。文章研究认为破产止息规则效力不及于保证人,进而对我国未来《民法典分则》保证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民商合一体例下《民法典》应当对独立保证制度有所规定。
破产止息规则下保证责任从属性之惑及疑解——兼议独立保证入典
摘要
参考文献
1 蔡永民. 比较担保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 李飞. 当代外国破产法[M]. 郑冲译.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6 刘斌. 独立担保:一个概念的界定[J]. 清华法学,2016,(1). DOI:10.3969/j.issn.1673-9280.2016.01.012
7 刘斌. 独立担保的商事法理构造——兼论民法典视野下的独立担保制度建构[J]. 环球法律评论,2016,(2). DOI:10.3969/j.issn.1009-6728.2016.02.013
8 齐树洁. 破产法研究[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9 王欣新. 试论破产案件中的保证责任问题[J]. 法学家,1998,(2).
10 许德风. 破产法论: 解释与功能比较的视角[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引用本文
沈伟, 吕启民. 破产止息规则下保证责任从属性之惑及疑解——兼议独立保证入典[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0, 22(1): 123-136.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