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 Vol. 19 Issue (5): 40-51     
文章浏览量:[]

0

文章信息

上海财经大学
2017年19卷第5期
李霞, 干胜道, 冯林燕
Li Xia, Gan Shengdao, Feng Linyan
非营利组织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研究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Equity Percep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onors on Donation Willingness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 19(5): 40-51.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7, 19(5): 40-5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6-13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第19卷第5期
非营利组织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研究
李霞1, 干胜道2, 冯林燕3     
1.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四川大学 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3.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4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非营利组织也存在很多诸如舞弊、贪腐、资金滥用、透明度不足等财务问题,严重挫伤了捐赠者的捐赠积极性,损害了出资人权益。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是他们对组织公平感知中与财务相关的部分,是一种主观感受,对其捐赠金额、捐赠频数等均产生一定影响,是许多非营利组织能否募集到足够资金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调查,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得出:财务结果公平直接影响个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意愿,财务程序公平对捐赠意愿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主要通过财务结果公平间接影响捐赠意愿,财务信息公平直接影响和通过财务程序公平与财务结果公平间接影响捐赠意愿。因此,为提升个人捐赠者捐赠意愿以筹集到更多资金,非营利组织应当按照出资人意愿妥善安排资金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及时披露财务信息,从而提升其财务公平感知。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财务结果公平     财务信息公平     财务程序公平     捐赠意愿    

一、引 言

近年来,各种骗捐、诈捐现象和非营利组织财务丑闻不断进入公众视野,严重影响了社会大众的慈善之心与捐赠热情。云南“慈善妈妈”王玉琼借慈善敛财、施乐会“置顶推广费”事件、旧衣回收绿箱子衣服失踪、受赠食物发霉变质、中华医学会8.2亿元赞助费去向不明、广州红十字会数千万紧急救助金被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等怪相层出不穷。这些事件直接引致捐赠者对非营利组织财务公平的关注。财务公平感知作为财务公平的主观层面,是捐赠者最为关心的焦点。在各种财务丑闻袭击下,捐赠者心理逐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滋生了更多失衡与不公情绪,这对其捐赠意愿以及捐赠行为均产生了很大影响,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募集因此遭遇了严峻挑战。明确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的维度,了解其对公众捐赠意愿的影响,成为降低非营利组织信任危机的负面影响、增加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有效提升个人捐赠意愿、巩固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的关键路径。

那么,捐赠者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公平感知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同的财务公平感知维度对非营利组织个人捐赠意愿又有何影响?非营利组织该如何增强个体出资者的财务公平感知以促进其捐赠意愿的达成呢?目前,学者们对捐赠者财务公平和其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仅有的一些零散成果主要反映在财务信息公平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透明度与披露质量的提升可以提高出资者捐赠意愿。朱奕(2015)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基金会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会引致更多捐赠收入。康乐和杜兰英(2014)认为,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对个人捐赠者捐赠意愿及行为有深刻影响,应基于个人捐赠者视角对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系统进行改进。王佳佳(2015)认为,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有利塑造组织品牌形象,提高捐赠者捐赠意愿。鲜有学者对非营利组织财务公平进行多维度全面探讨,并分析其与捐赠意愿之间的关系。本文选用对个人捐赠者依赖性相对较强的公募基金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向个人捐赠者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对捐赠意愿的影响,以期为非营利组织融资决策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与可行路径。具体而言,第一,文章以组织公平经典理论为基础,结合非营利组织特点与财务特征,从个人捐赠者视角提出了非营利组织财务公平感知的概念,划分了财务公平感知的具体构成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了信度、效度均较高的非营利组织财务公平量表。第二,在对非营利组织捐赠人捐赠意愿及行为研究时,从捐赠者的角度考虑财务公平感知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突破了传统从非营利组织角度分析客观财务信息对公众捐赠意愿影响的思路,从而使结论对个人捐赠者的捐赠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第三,通过分析,比较捐赠者财务结果公平、财务程序公平和财务信息公平对非营利组织捐赠意愿的影响,指出了它们在影响方式和影响路径上的差异。

本文下面的主要内容安排为:第二部分在对捐赠者财务公平和捐赠意愿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非营利组织个人出资者财务公平感知与捐赠意愿模型。第三部分借鉴前人成熟的公平感知量表,结合财务公平感知内容,使用我国个人捐赠者调查数据,经过预测试,确定研究用正式量表。第四部分利用样本数据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第五部分依据前述分析结论,剔除影响不显著的路径,修正模型,并对新模型作进一步分析。第六部分为本文研究结论和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 相关理论基础

组织公平感是组织有关人员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它不同于按社会阶层、行业及职业对人群进行划分所形成的社会公平感。组织公平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日渐成熟。

1965年,亚当•斯密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提出了组织公平理论。之后,组织公平问题逐渐成为欧美企业管理的研究热点,它作为组织与个人效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作为开创性研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组织公平感知强调依据收入绝对值和相对值进行判断的结果公平或者分配公平。他强调个人投入与所得结果之间的等价性,确定公平时采用贡献原则、均等原则和需要原则。然而,对于分配结果公平如何得以实现并未做更多探讨。鉴于此,Thibaut和Walker(1975)提出了程序公平概念,通过过程控制与决策控制来达成结果公平。他们的研究主要针对争议者对法律程序的反映。其后,Leventhal(1980)将程序公平推广于其他非法律领域,并提出了6个公平原则:一致性原则、避免偏见原则、准确性原则、可修正原则、代表性原则和道德伦理原则。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执行者态度与行为方式、人与人之间互动质量也会对相关人员的公平感知产生影响。1986年,Bies和Moag提出互动公平概念,探讨程序执行中上下级关系、特定分配方式的选择和信息传递等问题,并将公正、真实、尊重和恰当作为交互公平原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内容,Greenberg(1990)将互动公平分为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两部分。人际公平研究员工受到相关领导人员尊重和礼遇的程度,信息公平研究有关分配决策的信息传递问题。

组织公平有客观状态和主观状态两个层面。客观层面强调建立和发展各项组织制度,完善相应程序,采用有效措施以寻求公平态,而主观层面则强调组织中成员对公平的主观感知程度。

目前组织公平理论在各类组织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非营利组织也不例外。非营利组织公平理论不仅应用于人力资源领域,在财务领域中也较为普遍。在财务公平理论中,非营利组织主观财务公平指各利益相关者对于事关自身利益财务事项的公平感知。对非营利组织而言,在捐赠行为发生后,资金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与企业资金所有者出资后拥有剩余收益索取权不同,非营利组织捐赠者无权依据出资金额享有相应收益权,但他们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捐赠方有权要求非营利组织按照捐赠协议用途使用资金,有权知悉资金用途、资金安全性、资金使用过程和效果等情况。这些都是捐赠者重点关注的财务事项,也是其财务公平感知的重要来源。

在非营利组织财务领域应用组织公平理论时,仔细分析组织公平四个维度中的结果公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信息公平和人际公平的具体内容与学者们普遍使用的研究测项发现,前三个维度均与财务事项紧密相关,人际公平则更多地关注组织内上下级之间的非财务关系,与财务无关。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公平包括财务结果公平、财务程序公平和财务信息公平三个维度。下文在对非营利组织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进行探讨时也将使用这三个维度。其中,财务结果公平的具体内容因组织财务特点而与企业有所区别。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和产权特殊性决定了捐赠者在捐出物资之时就丧失了所有权、支配权和受益权。因而,此处的结果公平不同于企业,不是所有者分得的利润公平性,而是指捐赠者所捐资金是否按照其意图进行使用,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与同业其他组织相比经济社会效益如何。

(二) 研究假设

捐赠意愿是捐赠行为的关键因素,捐赠行为基本都是在捐赠意愿的驱使下完成的。一般而言,违反意愿的行为主要有被迫相关意愿行为与无知相关意愿行为。除此之外,人们的行为总是与其意愿相一致。捐赠也是如此,它作为一种意识行为,达到一定强度时,在捐需情境的刺激下,就会产生捐赠动机与捐赠行为(赵春雷,2016)。财务公平感知作为个人向非营利组织捐赠意向的重要因素,对捐赠的宽度及深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个人捐赠意愿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它不仅受到公益事项重要性感知、组织信任和集体主义倾向的影响(赵芬芬和杜兰英,2016),慈善理念、税收激励、慈善监管等也都是其重要因子(黄辉等,2013)。此外,个人情绪也会作用于捐赠意愿,悲伤情绪导致捐赠意愿增强,快乐情绪导致捐赠意愿降低(谢烨和周军,2012)。

捐赠意愿会在受捐者感谢反馈下不断推进,作为一种肯定与承诺,感谢反馈将增加捐赠者的社会价值感知,使其更好地感觉自己对受捐者的帮助和对社会的贡献(Grant和Gino,2010)。个人的社会价值感知越好,捐赠意愿越明显。捐赠者的感谢反馈和社会价值感知都是以对所赠物资善意使用的良好结果作为前提的,与财务资金使用相关的感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事实信息能够调节反馈来源与感知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捐赠意愿。财务信息是捐赠者渴望获得的主要信息。非营利组织接受捐赠人物资后,需要将物资相关状况及使用规则与实情向出资人反馈,让出资者满意,方可对之后捐赠者继续向组织捐赠产生积极作用。个人对非营利组织所募资金使用情况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对其捐赠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徐家良等,2015)。个人捐赠者主要关心非营利组织的沟通质量和对自身需求的响应程度(Sargeant等,2006)。因此,资金使用状况、使用规则和财务信息的易得性会对个人捐赠意愿(donation willingness,DW)产生作用,良好的资金使用安排、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规制及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等财务公平相关事项感知将对捐赠意愿形成积极影响,反之,则会不利于个人捐赠意愿提高。故得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个人捐赠者的财务结果公平(distribution justice,DJ)感知对其捐赠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2:个人捐赠者的财务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PJ)感知对其捐赠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3:个人捐赠者的财务信息公平(information justice,IJ)感知对其捐赠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在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中,结果公平强调资金运动的结果与效果,程序公平强调资金运动的过程,而信息公平则强调贯穿于资金运动全过程的有关信息的传递状况。财务程序公平与财务结果公平感知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财务结果公平要求财务程序公平。组织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安排资金,并及时对外公开财务信息,让出资人能够方便获取资金使用状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与效率性。公平的资金使用过程是财务结果公平的前提,是其必要非充分条件。组织财务信息的积极主动传递有助于资金合规合理使用,并促进资金效益的提升。客观财务信息的获取是非营利组织各利益相关方对组织财务事项进行监督的基础。个人捐赠者、组织管理机构和社会第三方等监督方必须依据所掌握的财务信息方可正确判断组织是否具有财务违规行为和低效行为,评价组织资金使用合理性与财务风险大小。故有如下假设:

假设4:个人捐赠者的财务程序公平感知对财务结果公平感知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5:个人捐赠者的财务信息公平感知对财务结果公平感知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6:个人捐赠者的财务信息公平感知对财务程序公平感知产生正向影响。

依据以上假设,得出非营利组织个人出资者财务公平感知与捐赠意愿模型,如图1所示。

图 1 非营利组织个人出资者财务公平感知与捐赠意愿模型图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 量表开发

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量表源于Colquitt(2001)的公平感知量表。这是一个为学者们广泛使用的公平感知量表。Colquitt使用元分析方法,对25年里183个有关公平感知的研究进行探析,较为完整地分析了包括人际公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信息公平在内的公平4维度间的关系及其与组织效果的关系。他在研究中使用了5级量表,表中项目分别选自Thibaut和Walker(1975)、Leventhal(1980)、Bies和Moag(1986)的成果,共4个维度20个选项。对这些维度和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剔除与财务事项无关的人际公平维度的4个测项,保留与组织财务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三个维度测项。同时,考虑到非营利组织性质的特殊性,出资人不能参与分配,他们关心更多的则是资金的具体使用所涉财务程序与财务信息等内容。因而,对量表项目依据非营利组织资金流程特殊性作了适当调整,最终确定了财务程序公平、财务信息公平、与资金使用有关的财务结果公平3个维度16个选项。在确定量表项目时,就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问题及内容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事项向语言学专家们及非营利组织财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进行请教,以使选项能够更好地反映非营利组织个体出资者的财务公平感知。

对于个人捐赠意愿,学者们也开发了一些量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蒋晶(2014)借鉴Baker和Churchill(1977)的购买意愿量表对个人捐赠者捐赠决策过程进行测量,她采用了由“我会关注捐赠信息”、“我会尝试捐赠”、“我会帮助捐赠”和“我会发动亲友一起捐赠”4个测项构成的量表进行分析。她的个人捐赠意愿研究对象为捐赠过以及未捐赠过的个体。鉴于此处测量的是有过捐赠经历的自然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公平的感知,选用杜兰英等(2012)使用的捐赠意向量表,4个测项分别为“您愿意向您选定的非营利组织捐赠”、“您下次还愿意向您选定的非营利组织捐赠”、“您不会停止向您曾捐赠过的非营利组织捐赠”和“您愿意推荐别人向您选定的非营利组织捐赠”。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从人口统计学视角对个人捐赠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个体特征也会影响其捐赠意愿与捐赠行为。Rita(2004)认为,人口统计学因素是影响个人捐赠行为的主要外在因素。Brooks(2008)认为宗教信仰和收入等是个人捐赠的影响因素。在我国,拥有宗教信仰的人更热衷于主动捐赠,平均月收入较高的人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募捐活动(徐家良等,2015)。Slyke和Brooks(2005)、蔡佳利(2005)、罗公利等(2009)、黄镔云(2007)、张进美等(2013)等人研究发现,个人捐赠行为受到诸多人口特征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选择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以及与收入相关的一些变量等人口统计特征作为控制变量。

对上述内容进行整理,最终得出非营利组织出资者财务公平感知对捐赠意愿影响的量表。该量表分为捐赠者基本情况、财务公平感知和捐赠意愿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捐赠者基本情况包含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等12个选项作为控制变量存在。财务公平感知量表包括财务结果公平、财务程序公平和财务信息公平3个维度,分别有6、6、4个选项,共计16个选项。捐赠意愿量表包括4个选项。除捐赠者统计特征外,其余内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

(二) 量表预测试

在对量表文字与内容进行进一步检查后,首先发放200份问卷进行预测试。剔除作答时间异常、规律作答和未完成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60份。对预测试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

第一,对出资者财务公平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因子,剔除因子载荷小于0.6以及存在交叉负载的测项。

在提取过程中,删除了不符合要求的选项:组织自身行政管理经费能够尽可能缩减(DJ3)、受资者之间资金分配状况合理(DJ4)、受资者能够按照约定用途合理高效使用所得资金(DJ5)、组织资金基本不存在财务风险(DJ6)、我希望能够参与资金使用规则的制定过程(PJ4)、每个出资者于组织而言地位都是平等的(PJ5)、组织的资金使用计划能够符合多数出资者的意愿(PJ6)、我觉得组织所给的资金使用过程和结果有关的信息非常可靠且内容合理(IJ3)。

根据提取结果,出资者财务公平感知包含财务结果公平、财务程序公平和财务信息公平三个维度。经过剔除,这三个维度分别留下2、3、3个测项,共计8项,具体为资金使用领域和效果能够达到您的预期目标(DJ1)、组织资金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超过同行业其他组织或营利部门同业组织(DJ2)、组织能够按照有关规章与约定使用资金(PJ1)、组织资金的来源与使用公开且透明(PJ2)、组织能够很好地执行相关财务会计制度(PJ3)、组织能够给我提供关于资金用途的详细信息(IJ1)、组织能够给我提供资金使用程序和过程的相关信息(IJ2)和组织很关心我对资金使用的想法并能够积极主动与我沟通(IJ4)。观其内容,从财务结果公平测项变化来看,较之于组织的资金具体管理事项和受资者获取资金后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与效果而言,出资者更为关注资金使用领域、使用效果和预期目标以及与同业其他组织的比较状况;对于财务程序,出资人关心的是资金是否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和事先约定进行使用,资金来源和使用是否公开透明,而不是自己能否亲自参与资金使用细则的制定过程,也不是其他出资人的意愿和各出资者的地位是否平等;对于财务信息,出资者主要在乎组织是否能够积极主动提供资金用途和使用过程的有关信息,而财务信息的可靠合理性则相对受到较少关注。这些均与我国目前实际相符。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总体发展水平仍不是很高,组织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内部运行过程参与较少,他们往往在意的是非营利组织是否具有违规财务行为,资金是否按照自己要求进行安排,组织是否能够及时披露财务信息,资金是否发放到了约定的受益者手中。受到专业水平和时间精力约束,出资人对组织内部财务管理事项、资金发放到受资者之后的具体分配状况及受资者如何使用、财务规则的制定过程、财务信息的明细状况等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能力进行参与和做出正确判断,尤其对于零散的个人出资者而言更是如此。而且,由于非营利组织出资者并不拥有类似于企业出资者的相应权益,所以他们并不会将自己在出资当中的地位以及其他出资者意愿作为考量因素。

第二,对提取因子后生成的非营利组织出资者财务公平新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财务公平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维度 测项 KMO值 因子载荷 解释总方差 信度
财务结果公平 DJ1资金使用领域和效果能够达到您的预期目标DJ2组织资金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超过同行业其他  组织或营利部门同业组织 0.800 0.7960.897 83.58% 0.759
财务程序公平 PJ1组织能够按照有关规章与约定使用资金PJ2组织资金的来源与使用公开且透明PJ3组织能够很好地执行相关财务会计制度 0.8230.9020.897 0.915
财务信息公平 IJ1组织能够给我提供关于资金用途的详细信息IJ2组织能够给我提供资金使用程序和过程的相关信息IJ4组织很关心我对资金使用的想法并能够积极主动与  我沟通 0.9220.9290.690 0.897

可见,剔除之后形成的新量表三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财务结果公平0.759、财务程序公平0.915、财务信息公平0.897,KMO值大于0.7,因子载荷皆大于0.6,信度和效度均良好。

第三,对捐赠意愿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结果显示,该量表KOM值为0.732,大于0.7。4个测项您愿意向您选定的非营利组织捐赠(DW1)、您下次还愿意向您选定的非营利组织捐赠(DW2)、您不会停止向您曾捐赠过的非营利组织捐赠(DW3)和您愿意推荐别人向您选定的非营利组织捐赠(DW4)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902、0.904、0.819和0.874。量表的解释总方差为76.63%,α系数为0.897。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运用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χ2/df=2.510(p < 0.001),TLI=0.928,CFI=0.953,多数指标符合良好模型的要求,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结果如 表2所示。

表 2 模型拟合优度指数
χ2/df IFI RMR RMSEA GFI CFI TLI
标准值 ≤3 >0.9 <0.05 <0.08 >0.9 >0.9 >0.9
模型 2.510 0.954 0.063 0.097 0.902 0.953 0.928
拟合判断 达标 达标 未达标 未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三) 研究对象

通过向曾有过捐赠经历的个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89份,剔除作答时间不合理、规律作答、不完整作答等异常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11份。有效样本的主要基本信息如表3所示。

表 3 样本的基本特征统计
类别 变量取值 频数 百分比(%) 类别 变量取值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145 46.62 有宗教信仰 28 9
166 53.38 283 91
年龄 20岁及以下 4 1.29 个人上个月收入 1 000元及以下 56 18.01
21–30岁 108 34.73 1 000–2 000元 11 3.54
31–40岁 156 50.16 2 000–3 000元 24 7.72
41–50岁 33 10.61 3 000–5 000元 89 28.62
50岁以上 10 3.21 5 000–8 000元 60 19.29
在大陆外生活3个月以上 44 14.15 8 000–10 000元 32 10.29
267 85.85 10 000元以上 39 12.54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161 51.77 家庭年收入 3万元及以下 24 7.72
共青团员 47 15.11 3万–5万元 34 10.93
民主党派成员 7 2.25 5万–8万元 53 17.04
群众 96 30.87 8万–10万元 56 18.01
教育程度 硕士及以上 155 49.84 10万–20万元 87 27.97
本科 117 37.62 20万元以上 57 18.33
专科 20 6.43 过去一年捐赠频率 1次 158 50.8
高中及以下 19 6.11 2次 75 24.12
职业 政府或事业单位人员 124 39.87 3次 46 14.79
学生 56 18.01 4次及以上 32 10.29
企业人员 91 29.26 所在地区 安徽省 130 41.80
自由职业者 21 6.75 山西省 30 9.65
其他 19 6.11 浙江省 17 5.47
民族 汉族 295 94.86 湖北省 14 4.50
其他 16 5.14 其他 120 38.58

在被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集中于20岁至40岁之间,大部分人没有较长时间的海外生活经历,中共党员居多,汉族居多,收入分布相对均匀。

(四) 研究工具

根据预测试结果,在经过剔除后,得出研究用正式量表。该量表由控制变量与财务公平量表、捐赠意愿量表共同构成。控制变量包括捐赠者基本特征与自我概念描述,财务公平量表分为三个维度,财务结果公平维度有两个测项DJ1和DJ2,财务程序公平维度有三个测项PJ1、PJ2和PJ3,财务信息公平维度有三个测项IJ1、IJ2和IJ4。捐赠意愿量表有四个测项DW1、DW2、DW3和DW4。使用此量表对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对于捐赠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 测量模型

运用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χ2/df= 2.776(p < 0.001),TLI=0.961,CFI=0.974,RMSEA=0.076,各项指标均符合良好模型的要求,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结果如 表4所示。

表 4 模型拟合优度指数
χ2/df IFI RMR RMSEA GFI CFI TLI
标准值 ≤3 >0.9 <0.05 <0.08 >0.9 >0.9 >0.9
模型 2.776 0.974 0.044 0.076 0.936 0.974 0.961
拟合判断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二)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信效度检验

使用SPSS21.0和AMOS21.0软件对测量模型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内部一致性系数来检验信度,通过因子复合信度(CR)和平均变异萃取量(AVE)判断收敛效度,通过潜变量AVE值的平方根与潜变量间相关系数的比较来判断区别效度。

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76,大于0.7,所有测项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7,4个因子的CR值都大于0.7,各潜变量的AVE都大于0.6,各因子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所有潜变量的AVE平方根都大于各潜变量与其他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各潜变量之间区分效度较好。具体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 5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维度 测项 因子载荷 CR 信度
财务结果公平 DJ1 0.836 a 0.78 0.777
DJ2 0.761***
财务程序公平 PJ1 0.867 a 0.9036 0.903
PJ2 0.872***
PJ3 0.871***
财务信息公平 IJ1 0.942 a 0.9199 0.914
IJ2 0.950***
IJ4 0.773***
捐赠意愿 DW1 0.919 a 0.9113 0.918
DW2 0.945***
DW3 0.754***
DW4 0.765***
注:a表示因子载荷默认为1的测项,***表示因子载荷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表 6 潜变量相关系数和信度系数一览表
变量 AVE IJ PJ DJ DW
IJ 0.7944 0.8913
PJ 0.7575 0.621 0.8703
DJ 0.6398 0.531 0.730 0.7999
DW 0.722 0.471 0.525 0.549 0.8497
注:对角线黑色字体的数据表示各因子AVE的平方根值。
(三) 路径系数验证分析

首先对模型路径系数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以检测估计的参数是否具有统计意义。模型路径系数估计值如表7所示。结果表明,非营利组织财务程序公平对个人捐赠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表 7 模型路径系数估计
未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 S.E. C.R. 显著性 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
捐赠意愿<−−−结果公平 0.095 4.174 *** 0.398
捐赠意愿<−−−程序公平 0.074 1.230 0.219 0.091
捐赠意愿<−−−信息公平 0.047 2.885 *** 0.137
结果公平<−−−程序公平 0.060 7.623 *** 0.455
结果公平<−−−信息公平 0.045 2.988 *** 0.135
程序公平<−−−信息公平 0.047 10.929 *** 0.513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根据检验结果,财务结果公平和财务信息公平对捐赠意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98(P<0.01)和0.137(P<0.01),假设1和假设3成立。财务程序公平对捐赠意愿直接影响不显著,路径系数为0.091(P=0.219),假设2不成立。财务程序公平对财务结果公平、财务信息公平对财务结果公平和财务程序公平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455(P<0.01)、0.135(P<0.01)和0.513(P<0.01),假设4、假设5、假设6得到验证。

五、模型修正

经过分析可知,财务程序公平对捐赠意愿的影响主要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不显著。因此,将模型予以修正,删去财务程序公平对捐赠意愿的直接影响,得出新的模型,如图2

图 2 修正后的非营利组织个人出资者财务公平感知与捐赠意愿模型图

对新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都达到了标准水平,模型拟合度良好,可用来验证研究假设。模型拟合优度指数与路径系数估计如表9所示。

表 8 模型拟合优度指数
χ2/df IFI SRMR RMSEA GFI CFI TLI
标准值 ≤3 >0.9 <0.05 <0.08 >0.9 >0.9 >0.9
模型 2.095 0.984 0.047 0.059 0.952 0.983 0.976
拟合判断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表 9 模型路径系数估计
未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 S.E. C.R. 显著性 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
捐赠意愿<−−−结果公平 0.078 6.069 *** 0.475
捐赠意愿<−−−信息公平 0.045 3.462 *** 0.156
结果公平<−−−程序公平 0.059 7.918 *** 0.466
结果公平<−−−信息公平 0.045 2.899 *** 0.130
程序公平<−−−信息公平 0.047 10.941 *** 0.513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新模型的路径进行检验,拟合度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见表8,拟合效果较好。根据检验结果,财务结果公平和财务信息公平对捐赠意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475(P<0.01)和0.156(P<0.01),假设1和假设3成立。财务程序公平对财务结果公平、财务信息公平对财务结果公平和财务程序公平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466(P<0.01)、0.130(P<0.01)和0.513(P<0.01),假设4、假设5、假设6得到验证。

六、结论与研究趋势展望

长期以来,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捐赠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关系到组织能否顺利高效开展项目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个人捐赠者是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捐赠意愿直接影响到组织所获资金数量。财务公平感知作为捐赠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各个维度对捐赠意愿均产生重要作用。

首先,从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测项的选择可以看出,捐赠者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公平感知与非营利组织自身对财务公平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具体而言,捐赠者对财务公平的感知主要聚焦于非营利组织能否主动公布财务信息,组织资金使用能否遵守规章,是否能够达到总体的预想目标等几个方面,而对于很多与资金使用效果相关的较为详细和专业的因素则关注较少,如受资者之间资金分配状况、财务规则制定过程、组织财务风险的衡量等。这表明作为缺乏专业财务知识的个人捐赠者对财务公平不同维度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在现实中,捐赠者对非营利组织财务公平感知度的降低,导致很多人对非营利组织不信任,甚至绕过非营利组织,选择其他平台如网络众筹等将资金捐赠给受赠者。在这种背景下,非营利组织除了完善自身涉及财务程序公平、财务结果公平和财务信息公平的各个方面外,还要从捐赠者的角度,及时发布各种财务信息,增强捐赠者的财务公平感知,提升非营利组织的信誉。

其次,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捐赠者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信息公平、财务程序公平和财务结果公平感知对其捐赠意愿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都是存在差异的。从直接影响看,个人捐赠者的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公平感知和财务结果公平感知对其捐赠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且财务结果公平感知比财务信息公平感知对个人捐赠意愿的直接影响更大,而财务程序公平感知对个人捐赠意愿并不产生直接影响。从间接影响看,个人的财务信息公平感知对其捐赠意愿的间接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财务信息公平感知通过财务结果公平感知正向影响个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意愿,另一条是财务信息公平感知通过财务程序公平感知影响财务结果公平感知,并最终影响个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意愿;而财务程序公平对个人的非营利组织捐赠意愿的间接影响只有一条路径,即通过对个人的财务结果公平感知发生作用间接影响个人的非营利组织捐赠意愿。因此,非营利组织在募捐过程中,须将对捐赠者捐赠意愿及行为影响更大的因素优先考虑。

最后,关于个人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对非营利组织捐赠意愿的研究,未来将更加精细化。学者们在研究捐赠者财务公平感知对非营利组织捐赠意愿的影响时,可能会更多考虑一些控制变量或者调节变量。例如,具有不同捐赠动机的个体,面对相同事实,财务公平主观感知却可能各不相同,对捐赠意愿的影响也相应不同。基于利他动机和个人自身声誉需求的捐赠者对受赠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事项关注重点的差异将导致他们财务公平感知及捐赠意愿的区别;具有不同捐赠经历的捐赠者财务公平主观感知度也会有所不同。持续关注并捐赠予同一非营利组织的个体对组织财务特征会更加了解,对组织财务事项会更加熟悉,因此,较之偶尔进行捐赠的个体,他们的财务公平感知关注点就会有所差别,对捐赠意愿的影响也就会不同。另外,相关研究所使用数据也将更加丰富,进一步拓展至公募基金会以外的其他非营利组织,使得有关理论更为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奕. 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对其捐赠收入的影响研究[D].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5.
[2] 康乐, 杜兰英. 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与个人捐赠吸引[J].财会月刊,2014(2).
[3] 王佳佳. 谈如何扩展非营利组织品牌形象的捐赠效应——基于信息公开出发的角度[J].经贸实践,2015(10).
[4] 赵春雷. 社会主体捐赠意愿的形成与转化[J].学海,2016(3).
[5] 赵芬芬, 杜兰英. 基于组织动员情境的员工捐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2).
[6] 黄辉, 唐果, 贺翔. 基于因子分析的浙江民营企业家捐赠意愿提升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1).
[7] 谢烨, 周军. 情绪和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2(4).
[8] 刘波, 马永斌, 鲁礼华. 感谢反馈来源对捐赠意愿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16(2).
[9] 徐家良, 郝斌, 卢永斌. 个人被动捐赠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3).
[10] 蒋晶. 影响我国个人捐赠者捐赠决策过程的心理机制——基于情感适应理论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6).
[11] 杜兰英, 侯俊东, 赵芬芬. 中国非营利组织个人捐赠吸引力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4).
[12] [美]亚瑟•C. 布鲁克斯. 谁会真正关心慈善[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56–77.
[13] 蔡佳利. 家计单位捐赠行为之研究[D]. 台湾世新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5.
[14] 罗公利, 刘慧明, 边伟军. 山东省私人慈善捐赠因素的实证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5] 黄镔云. 福建省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捐赠行为研究[D]. 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2007: 23–57
[16] 张进美, 刘武, 刘天翠. 城乡居民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差异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4).
[17] Baker M J, Churchill GA Jr. The impact of physically attractive models on advertising evalu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77,14(4):538–555.
[18] Bies R J, Moag J S. Interactional justice: Communication criteria of fairness[A]. Lewicki R J, Sheppard B H, Bazerman M H. Research on negotiations in organizations, volume 1[C]. Greenwich, CT: JAI Press, 1986: 43–55.
[19] Brooks A C. Who would really care about charity? [M].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8: 56–77.
[20] Cai J L. Study of donation behavior by household unit[D]. Economic Institute of Shih Hsin University, 2005.
[21] Colquitt J A. On the dimensionalit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386–400.
[22] Du L Y, Hou J D, Zhao F F Research on the individual donation attractiveness of Chinese NPOs[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2. 4: 178.
[23] Grant A M, Gino F. A little thanks goes a long way: Explaining why gratitude expressions motivate proso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98(6):946–955.
[24] Greenberg J. Looking fair versus being fair: Managing impression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A]. Staw B S, Cummings L L.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volume 12[C]. Greenwich, CT: JAI Press, 1990: 111–157.
[25] Huang H, Tang G, He X. A study based on factors analysis about private entrepreneurs’ willingness of donation: Taking private entrepreneurs in Zhejiang as the example[J].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3,15(1):70–73.
[26] Huang B Y. Study on the giving of the out-migrant workers of rural origin in some village of Fujian province[D]. Xiamen: Xiamen University, 2007: 23–57.
[27] Jiang J. The mechanism affecting donation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 emotional adaptation perspective[J].China Soft Science,2014(6):44–57.
[28] Kang L, Du L, Du L 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individual donation attraction in NPOs[J].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2014(2):114–116.
[29] Leventhal G S. What should be done with equity theory?[A]. Gergen K J, Greenberg M S, Willis R H. Social exchange: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C].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0: 27–55.
[30] Liu B, Ma Y B, Lu L H. The effect of gratitude feedback sources on donation intent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6,22(2):162–172.
[31] Luo G L, Liu H M, Bian W J. The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vate charitable don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J].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09,25(3):56–61.
[32] Kottasz R. Differences in the dono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affluent males and femal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Britain[J].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2004,15(2):181–204.
[33] Sargeant A, Ford J B, West D C. Perceptual determinants of nonprofit giving behavior[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2):155–165.
[34] Thibaut J, Walker L. Procedural justice: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75.
[35] Van Slyke D M, Brooks A C. Why do people give? New evidence and strategies for nonprofit managers[J].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5,35(3):199–222.
[36] Wang J J. How to extend the donation effec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brand imag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J].Economic and Trade Practice,2015(10):39–40.
[37] Xie Y, Zhou J. Emotions and the framing effect influence monetary donation decision making: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J].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2,35(4):951–956.
[38] Xu J L, Hao B, Lu Y B. The exploratory research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ividual passive donation[J].Learning and Practice,2015(3):34–41.
[39] Zhang J M, Liu W, Liu T C.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group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behavior of charitable giv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a case of Liaoning province[J].Social Security Studies,2013,4:79–85.
[40] Zhao F F, Du L Y. A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employees’ donation intention in workplace mobilization in China[J].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6,18(2):98–104.
[41] Zhu Y.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on donations to foundations[D].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iscal Science Ministry of Finance P. R. China, 2015.
[42] Zhao Ch L.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donation willingness of the social subject[J].Journal of Xuehai,2016(3):111–118.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Equity Percep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onors on Donation Willingness
Li Xia1, Gan Shengdao2, Feng Linyan3     
1.School of Accounting,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nhui Bengbu 233030,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 610064,China;
3.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43000,China
Abstract: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y are faced with kinds of financial problems such as fraud, corruption, misappropriation of funds and a lack of transparency, seriously bruising the donating enthusiasm of donators and damag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s a financial par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 justice, the financial fairness perception of donors is a subject feeling,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amount and frequency of donation, and is the key factor for man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raise enough funds. Through a survey of NPO donors, this paper uses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to show that financial results fairness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sonal donation willingness to NPOs, financial procedural justice does not have significantly direct effect and has indirect influence on the donation willingness through financial results fairness,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fairness has direct influence and indirect influence through financial procedural fairness and financial results fairness on donation willingness. Therefore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hould arrange funds use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investors’ willingnes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unds use, disclose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time, thereby improving financial fairness perception, to raise more funds by the rise in individual donating willingness.
Key word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inancial results fairness     financial information fairness     financial procedure fairness     donation willingness